公示公告
-
学院2019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发布日期 : 2019-12-24    浏览次数 : 57367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前 言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工作,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学校针对201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形成了《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基于学校统计的毕业生就业在岗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就业流向和毕业生专业就业率等就业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汇总、分析、总结和梳理,旨在全面展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反映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反馈,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报告由“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工作举措和主要工作特点、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就业发展趋势分析、教育教学反馈”五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统计时间截止2019年12月1日。恳请各级领导、各高等学校和各位毕业生及家长对本报告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与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位于东经126.61度、北纬45.97度,坐落于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于2001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其前身为黑龙江省司法警官学校,曾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学校、部级重点学校和国家级重点学校,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2013年学院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授予全国教育管理创新示范院校,2014年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2017年学院连续被团省委、省卫计委、省教育厅评为年度无偿献血先进单位,2015年学院被省军区司令部、省教育厅评为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016年两度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我院是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定的黑龙江省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是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学院是黑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共青团干部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公安交警总队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学院2006年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被司法部列为全国司法行政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唯一一所试点院校。学院于2012年当选了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奠定了学院在全省法律类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龙头地位。2019年学院被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为全国唯一司法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建设与发展,全面深入开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特色发展之路, 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兼顾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继续教育和共青团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始终秉承“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校训,以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培育学生,以“高素质为根本、高技能为重点、纪律习惯养成、强责任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坚持立足政法、面向社会,为我省司法行政系统——监狱、戒毒所、公安局、派出所、法院等一线岗位及基层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企事业基层单位培养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安防保卫等高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打造警官学校品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下设司法执行系、司法行政系、司法信息系、司法保障系四系和警体课教研部、基础课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三个教学部。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434人,其中高中起点3326人,占比96.85%,中职起点108人,占比 3.15%。学校共设置12个专业,9个专业具有在校生。其中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司法警务、司法信息安全、司法信息技术等6个专业为国控专业,在校生规模最大的5个专业依次为:刑事执行专业803人占 23.38%、刑事侦查技术专业621占 18.08%、司法警务专业542人占 15.78%、法律事务专业474人占 13.80%、司法信息技术专业349人占 10.16%,其他专业占18.78%。
表2 学生规模与结构
学院各项办学条件较上一年均有提高且高于国家规定的高职院校办学标准,师生比17.04,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0.28%,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4.23平方米,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数19.37台。学院现有各类校内实训基地28 个,总建筑面积623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909.74万元,实训设备配置能够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一)办学特色。立足系统、服务社会、立足龙江、面向全国;特色立校、从严治校、“警务化”管理,强化养成;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融入行业、引领行业、共建共享;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两轮并举,预备警察培养基地、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并举。
(二)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通过与行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相融合,毕业考核与职业认证相融合,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基地警务实战相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政治素质高、人文素养厚、专业技能精、实战能力强的应用技能型司法警务人才。
学院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0.48%,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1.09%,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0.56%,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水平,受到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我省政法人民警察主要从公安、司法类警官院校毕业生中招录。2016年,省直和市属司法行政部门面向我院毕业生设置255个招录职位。2017年司法行政系统招收520多人。2018年司法行政系统招考公务员职位数为444人,警校生可报考职位为218个。2019年司法行政系统招考公务员职位为523个。为此,按照中央有关部门最新要求,为迅速适应新的人民警察招录制度改革和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我院调整专业,调整男女生招生比例(男生占比例80%,女生占比例20%),明确人才培养方向,设置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4个(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司法信息安全)。
(一)就业情况
1.继续完善就业导师制,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加强考核,重抓实效。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按照1:5的师生比例确定了173名指导教师和对应的学生名单,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院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亲自部署导师制工作任务。由学院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制定出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导师制实施办法》和《导师制工作计划》等文件,并结合导师制工作开展实际情况,每年及时修订手册内容。同时,对指导教师定期进行专项工作联检,加强考核力度,评比出考核等级,兑现责任制目标考核,编制了八期《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生互动手册》。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对经过学生座谈会反馈、梳理出的意见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困难,交流指导工作经验,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了导师制工作进程。同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关于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进一步挖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定期组织导师进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导师的工作能力和指导水平。
学院于2014年3月制定出台了《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2018年9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加大了考核和奖惩力度,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按照责任制考核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省教育厅公布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结果,学院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协同政治部、教务处对全体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学院年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的主要依据之一,2019年在全院师生员工教师节大会上对10名优秀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大大提高了就业指导教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片:教师节司法厅和学院领导与优秀教师和优秀就也指导教师合影)
2.创建省内外就业基地,拓展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为确保2019级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先后制定了2019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相关规定和就业工作方案,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就业咨询服务、招聘单位进校园等多种途径促进高质量就业,编制8期就业信息简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提供就业信息2100余条,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开拓省内外政法系统的就业岗位,先后创建了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呼兰分局、南岗分局女子巡警大队、北京西站派出所、北京市公安局平谷分局、北京大兴公安分局警犬基地等七个就业基地,邀请56家用人单位,通过校园招聘会和职业推介会共推荐288名学生顶岗就业。输送安置到黑龙江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北京市公安局平谷分局、北京大兴公安分局警犬基地、北京市大兴公安分局及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呼兰分局、南岗分局女子巡警队、东北农业大学保卫处、王岗派出所等40多家用人单位顶岗就业。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组织学生报名、面试,为顶岗就业的学生办理就业手续,极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妥善做好毕业生顶岗就业和人职匹配的安置工作。
通过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系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努力,2018-2019年我院201名应往届毕业生考入政法行政系统公务员,其中应届毕业生81人,应届毕业生中考入司法、公安系统公务员78人 ,其他系统公务员3人,另有公安协警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246人,占毕业生比例21.69%。截至2019年8月底2019届毕业生有效签约率已达83.06%,对口率41.89 。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80.48%,对口率30.79%;2018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82.14%,对口率27.06%。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逐年攀升,由于公安协警和各单位保卫需求的增加专业对口率增幅较大,但专业对口率受司法类公务员岗位数限制,仍有待提高,学院将积极推进司法行政系统警校便携招录机制实施,届时我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将大幅提高。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本年度走访用人单位280余家,回访毕业生 2000 余人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达90%。
案例1 政法专场招聘会
为做好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和能力,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积极收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严格审查用人单位资质和薪金待遇,于2019年7月2日邀请哈尔滨市呼兰区政法委和哈尔滨市道里区公安分局组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
此次招聘单位分别为哈尔滨市呼兰区政法委、呼兰区法院、呼兰区检察院、呼兰区公安分局和哈尔滨市道里区公安分局等五家用人单位,提供近100个文职和辅警岗位,我院共300多名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通过自我介绍、现场面试、现场提问等环节进行筛选,最终我院97名毕业生签订意向协议,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度。
(图片2:哈尔滨市呼兰区政法委来校召开政法专场招聘会)
3.主要就业区域与就业性质
毕业生就业去向映射全国,以黑龙江省内就业为主。2019 届1134名毕业生中有846人留在省内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74.60%;2017届556人留在省内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 66.43%;2016届430人留在省内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 68.80%,为服务黑龙江省发展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2019届省内就业单位性质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151人,合资企业407人,独资和私营企业37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8人,占留省就业比例38.62%。2018届毕业生规模以上企业323人,占留省就业比例37.25%。,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所提高。2019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平均为3000元,2018届为2900元。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和工作薪金均有所提高。
4.专升本比例逐年提高
2019届毕业生中有 102 人升入本科院校,占本届毕业生人数8.99%,2018 届 83 人,占本届毕业生人数 6.44%,2017 届39人占比4.24%,学院重视专升本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升本年增长率2个多百分点以上。
5.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与对母校满意度
2019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与2018年基本一致为91%,半年后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0%。
(二)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黑政发发〔2015〕16号)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黑教高〔2015〕48号)等文件精神,学院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校狱(所)合作”、“警学结合”、“教学练战”、“学习与管理服务相结合”、“学做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其他各专业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基础、实务,以及政策法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整合,开设《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周2学时)。二是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领导(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教学、科研、团委、学工)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科研处、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教研室,系统研究创业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项目咨询、策划、指导,开展创业就业活动跟踪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优化,坚持专任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原则,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职业能力与素养。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培训工作的开展。制定并依据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计划,结合“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高校创客周”,每学期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培训活动,举办讲座和创新创业就业大赛。结合专业特点,将教学延伸到监狱、戒毒单位、司法局(所)有效开展专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社会活动能力与创业的灵感。完善学院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指导服务,及时发布学生就业创业数据统计,实施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按照警察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教研室专、兼职教师,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备课。中心和教研室全体同志高质量完成2019学年《创新创业导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920学时的教学工作任务和2019届全体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4场次,为120多名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为2000多名学生培训创新创业知识,占学生总数59.89%。。组织举办校园职业教育周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成长报告。成功举办第五届“送培训进校园”活动和第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业规划设计大赛”,着力提升学生适应新时代司法行政要求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移动”冰城高校“60秒创意微视频”评选大赛中,我院17级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李浩嘉同学《一身藏蓝筑梦未来》作为参赛作品中的“流量王”,荣获最佳人气奖,17级司法警务专业冯希明同学《我和我的祖国》荣获最佳导演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我院2018级孙丽娟同学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8级韦鹏程、陈博优和2017级史亮3名同学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常慧娟老师获教师组BMP赛项一等奖。
案例2 学院举办第五届“送培训进校园”讲座活动
为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人生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邀请黑龙江冰雪职业体育学院李国婷教授到学院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讲座。
李教授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理论,引导学生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提醒同学们要认清目标、坚定信念、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讲座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职业定位、职业能力、职业类型多个维度出发,结合个人的切身体会,既有个人对多年从事生涯规划的经验总结,又有理论层面的深刻感悟,结合个人的爱好、能力及社会需求等因素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讲座激发起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兴趣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动力,对帮助警校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路、转变思维方式、定好人生目标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图片3:黑龙江冰雪职业体育学院李国婷教授到学院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讲座)
案例3“中国移动”冰城高校“60秒创意微视频”评选大赛获奖
由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哈尔滨日报、新晚报、ZAKER哈尔滨协办,黑龙江财经学院、哈报集团融媒体教育工作室承办的“中国移动”冰城高校“60秒创意微视频”评选大赛颁奖典礼在黑龙江省财经学院举办。本次大赛以“正青春 正能量 献礼祖国华诞”为主题,我院学生共7部作品参赛,5部入围奖项提名名单。最终,院团委组织策划创作的2部作品脱颖而出,获得本次比赛两个重要奖项。17级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李浩嘉同学《一身藏蓝筑梦未来》作为参赛作品中的“流量王”,荣获此次比赛唯一的最佳人气奖,17级司法警务专业冯希明同学《我和我的祖国》荣获最佳导演奖。
(三)严格警务化管理,培养合格预备役警察
警察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是为政法系统输送各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基地。我院在充分借鉴公安部《公安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围绕“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职业素质、严谨的纪律素质”的特定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制订了符合我院特色的《警务化教育管理制度》,并成为我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强力保障。《警务化教育管理制度》通过实行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从专业教育、日常训练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着手,在思想上、行为上不断强化学生的警察意识,坚定其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伟大信念,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意识、扎实的专业功底、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警务技能、严明的纪律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院警务化教育管理具有本校的显著特点,其内涵由“五化”构成,即“德政教育体系化”、“警容风纪标准化”、“警体训练常态化”、“学习生活制度化”、“内务卫生规范化”。我院实行的警务化教育管理考核与学习成绩考核同等重要,实行“双考核制”毕业标准,即“警务化教育管理考核”与“学习考核”同时合格准予毕业。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严格、规范的警务化教育管理,以人民警察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和警察观念,训练他们的警察作风,打造他们的警察形象,塑造他们警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为政法队伍输送合格的人民警察。
案例4:以赛促建—提升内务卫生规范化
为了巩固和强化学院警务化管理特色,全面提高学生内务卫生规范化水平,由学生工作处主办,团委、警体课教研部、各系协办举行的2019年学院学生内务规范化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分为集中清扫校内外环境卫生和内务竞赛两部分。活动受到了各系的高度重视,从内务竞赛选手选拔到寝室联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成为了此次活动的显著特点。
内务卫生规范化是学院学生警务化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学生工作处的指导下,各系通过日检查、周考核、月评比不断提高内务规范化水平。
通过此次内务卫生规范化系列活动,校园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更使学院的内务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具体的展现和提升,体现了学院全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努力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5:警体训练常态化年度考核
学生警体训练常态化是学院警务化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常态化队列科目训练是锻炼学生警务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警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实现“能文能武、又红又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
2019年6月17日,学院组织实施了2018-2019学年学生警体训练常态化考核,检验了学生警体训练常态化成果。党委副书记院长安佰林同志、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何建国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周东明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旭东同志出席本次考核活动,各系主任和警体课教研部、团委、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以及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和警体课教研部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考核活动。
此次考核,不仅检验了一学年来学生警体训练常态化取得的成果,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加常态化警体训练、努力提高警务技能和警务素质的积极性,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图片:国旗方队和各系分列式方队)
案例6:邀请我院优秀退伍毕业生回校做报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退伍复学学生的管理服务和政策宣传工作,学生工作处11月13日邀请我院优秀退伍毕业生代成涛回校为全体退伍复学学生做报告。
代成涛2014年就读于我院司法行政系2017年毕业,在校期间担任司法行政系学生会干部,曾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6年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112部队,服役期间获得优秀义务兵一次,嘉奖一次。2018年服役期满转业返乡,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考入哈尔滨市松滨监狱。
代成涛针对退伍复学学生实际,从学历提升、就业方向、创业优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从解读政策法规入手结合个人发展实际为我院退伍复学学生做了一次深刻、全面的政策宣讲和经验分享,最后还结合自身在监狱警察岗位的工作实际,与同学们分享了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的感受和考录到松滨监狱的成功经验。
此次活动对我院退伍复学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尽早明确职业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更为我院退伍复学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代成涛为榜样,始终保持军人的意志品质,退伍不退色,在学院的教育培养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认真遵守学校规章,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学院的各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优秀退伍毕业生代成涛回校做报告)
(一)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及就业优势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立足校情,找准定位,加强毕业生就业优势和市场需求调研,掌握人才需求的规律性、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特色办学优势,用足用好行业办学的优惠政策,是推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警察类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战略要点和工作重心。也是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前提保障。结合学院多年来开展就业工作的经验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成果,现将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学院毕业生综合优势可概括为:政治素质过硬,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组织纪律性强,服从命令听指挥;警务技能高超,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诚实公正,重信守诺;责任意识强,职业忠诚度较高;团队协作能力强,坚决服从大局。
(1)政治素质过硬,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作为特殊行业性质的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能文能武、又红又专”。学院办学强调“政治立校、德育为先”,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是警院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院从培养司法行政事业人才的目标出发,确定并形成了军事化管理特色。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强化养成教育,着重培养毕业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四特”精神。磨练学生意志,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政治素养。
(2)组织纪律性强,服从命令听指挥。
学院独具特色的军事化管理模式,使学生从入学军训开始即注重强化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作风,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性和适应能力、严谨的行为方式,遵章守纪,令行禁止,雷厉风行。
(3)警务技能高超,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
学院以培养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为主,注重学生警务技能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基本掌握了搏击、散打、徒手防卫控制技术及警械具使用与射击技术等警务技能,毕业生的警务技能优势增强了公务员考录和社会各行业人才需求的竞争力。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应迅速,处理问题时敢于决策,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特别是学院的省级重点专业以及行业办学的特色专业如刑事执行、刑事侦查、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治技术专业毕业生尤为突出。
(4)诚实公正,重信守诺。
学院作为培养警察职业人才的特殊基地,独特的育人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具备忠于职守、知法守纪、立场坚定、不谋私利、不畏权贵、不循私情的优秀品行,养成了待人真诚,诚实守信的做人品德。
(5)责任意识强,职业忠诚度较高。
根据政法类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纪律作风严明、责任意识强、谦虚好学、积极上进的工作作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的岗位适应力。特别是具备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规范的职业行为,坚忍不拔的工作毅力和较高的职业忠诚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全面。
(6)团队协作能力强,坚决服从大局。
学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和素质拓展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的重大作用,使学生养成在大局面前个人利益坚决服从集体利益的大局观念。
(二)加强行业合作育人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按照“共建、共享、共发展”开展人才培养校局(狱、所)合作的思路,根据“平等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建设原则,与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黑龙江省戒毒管理局签订“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双基地建设框架协议,为学院在新时期与行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育人,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行业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与相关行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在行业积极参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并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科学设计课程模块,论证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专业主干课程负责人、核心课程负责人,有序推进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结合各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校狱(所)合作”,“警学结合、教学练战”一体化,“学习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主体合作教学模式、工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优化,突出了对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了职业素质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服务司法行政事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案例7 学院与省监狱局、戒毒局“双基地建设”签约
学院与省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合作的双方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布局、招生规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客座教官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实训场所建设、在职干警培训、司法行政理论应用研究、信息交流与共享九项重点内容。“双基地”建设对于学院专业建设意义深远,是连接理论研究与行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深化“校狱合作、警学结合、教学练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图片:学院与省监狱局、戒毒局“双基地建设”签约仪式)
(三)抢抓司法警察招录改革机遇,积极落实司法警察招录体制改革
2009年学院被司法部列为全国司法行政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唯一一所试点院校。2018年又遇新机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意见”,为适应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健全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机制,提升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依法招录,竞争择优;优化来源,质量为本;分类招录,科学考录;规范便捷、突出特色的原则,建立健全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招录制度,切实提高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招生与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协调机制,即司法行政系统所属院校招生便捷招录机制——入校即入警,学院积极研究部署便捷招录机制方案,上报省司法厅协调教育厅、省公务员局落实我院司法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入学入警一体化培养,为监狱输送复合型实战型人才,积极探索“校局联盟、专监合作、教学练战”和现代学警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计2020年第一批便捷招录机制警员将落地我院。
(图片:六部门联合下发“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意见”)
(四)继续推进导师制建设,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服,采用以QQ、电子邮件、微信、微博及短信等通讯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导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平台。指导教师们坚持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化职业指导的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与职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将“教书育人、指导育人、服务育人”贯穿于职业指导教育始终。指导教师通过抓好学生职业目标与所学专业间的教学内容衔接、强化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程度,大力加强学生的专项能力和成功素质的培养,弱项补强,强项更强,充分认识个人特质,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职业目标,解决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问题。针对学生职业目标与专业定位不一致的现象,建议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结合个体特质、职业能力及素养等,提高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程度,指导学生对自身的综合优势、劣势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相应调整,不断修正生涯规划和就业观念。
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许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相对较高,过分考虑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生活环境、岗位性质等因素,导致就业择业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不强;教师需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毕业生到外系统就业,对就业地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薪资待遇等问题的期望值较高,因固有的观念,部分学生愿意守家待地在生源地就业,不愿去省外就业有为难情绪,这种就业观念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学校人才培养规模需调整,以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四是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大就业与职业指导力度,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力度,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就业教育,必须强调素质与技能并重,要着力在专业课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加强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的培养,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教育的根基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就业观念,增强对职业意识教育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职业意识教育的全程性、连续性,逐步确定职业发展导向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及相关工作加强引导,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
学习是成才的前提条件,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增强职业意识的基础。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同学校的管理和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入学之初,摒弃错误的学习动机,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牢固树立对职业的高度认同。
(一)创新工作模式,科学设置课程,提高毕业生公务员考取率和专升本升学率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犯罪率较高,治安形势严峻.省内监狱押犯人数也持续上升,目前已达到7万余人,在全国范围内属押犯较多的省份。在这种形势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法治龙江”、“平安龙江”的历史任务。但是,黑龙江省现有的监狱人民警察数量还不能满足完成惩罚改造罪犯任务的需要,根据黑龙江省主管厅局人事部门提供的信息,全省监狱系统每年自然减员400多名监管改造一线干警。我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政法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培养司法行政系统一线干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适应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招考岗位需求,学院高职学生教学计划在大一学期开设警务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大二学期就开设了监狱学等课程,同时开设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课程,以适应公务员职位招考需要,使学生具备监狱人民警察警务技能和狱政管理、罪犯改造行刑业务技能等职业能力,学生考取公务员职位后能够胜任监狱、戒毒单位等刑罚执行机关一线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积极开拓公、检、法、司就业岗位以及省外就业基地建设
学院遵循行业办学特色,通过走访公、检、法、司等基层单位,并输送安置毕业生到法律援助所、基层派出所辅警岗位工作,大大提高专业对接率。同时,作为吸纳我院毕业生就业的省外就业市场、就业基地,一直在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教改与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学院各专业实现了与校企(狱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研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行业共同分析岗位与岗位群,调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岗位工作技能与素质要求,建立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了监狱管理、法律事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落实了各个教学环节的校企(狱所)合作意向,尤其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岗位见习)等教学环节。学院以监狱管理、法律事务两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和5个省级重点专业的重点课程建设为中心,对省、部级精品课程在视频公开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自检,加强了改造升级建设工作,制定实施了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育实践平台等方面改革的主要任务,整合了《创新创业就业导论》课程,《法律文书制作》院级重点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专业负责人或课程主讲教师到行业进行调研,与行业合作单位共同研究,根据岗位工作的实际,设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教学环节和内容,自主开发了部分实战项目课程及教材,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包。
案例8:由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承办的2019年“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在杭州落下帷幕。学院司法行政系选派的六名参赛学生,在此次竞赛中有一人获得个人一等奖,三人获得个人三等奖,两个代表队均获得团体三等奖。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自主学习、实验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由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由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教育向全体学生教育的转变,将学生锻造成为“政治立场坚定,职业品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警务技能过硬,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司法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和新建监狱等共同制订出台《职业教育校监合作促进条例》、《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校狱所共建实训基地;对监狱接收学生实习、教师实践、为学院提供实训服务等给予鼓励和支持。 2018年学院与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黑龙江省戒毒管理局签订“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双基地建设框架协议,为学院在新时期与行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育人,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行业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警、法、司”等 24 家单位与我院共建行业特色职业教育,支持干警参加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支持学院与行业的业务联系,及时向学院提供国家一线“警、法、司”的政策管理规定,做到政策引领、互通有无、多维度、多角度的支持职业教育。支持干警到学院一线授课,给学生带来一线工作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采取公务员制招考形式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强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新建监狱、女子监狱、哈尔滨监狱等11家监狱松滨监狱、黑龙江省农垦区公安局、哈尔滨市公安局及所辖南岗分局、道里分局、平房分局、松北分局所辖哈尔滨站前派出所、王岗派出所、和兴路派出所、哈尔滨航运局派出所,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香坊区人民法院、道里区人民法院、道外区人民法院等 23个哈片“警、法、司”单位与学院建立共建关系。